平台简介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科技平台由四部分组成:室内测试平台、野外观测平台、数据服务平台和科学传播平台。 

  室内测试平台,主要为实验样品的室内测试分析和实验过程的室内模拟提供服务。该平台为“1+6”的结构模式,7个专业实验室构成。其中“1”为所公共测试平台——理化分析中心;“6”为各领域的专业平台,包括生态要素分析实验室、环境化学分析实验室、环境修复与资源工程实验室、水土过程实验室、古环境分析实验室、地表参数探测实验室。截止2019年底,该平台拥有224台套、总金额1.51亿元的仪器设备,其中111台套、总金额0.83亿元的设备已经纳入到科学院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 

  野外观测平台,主要为野外环境要素的长期观测以及野外过程的模拟提供服务。该平台由三个国家级或院级综合试验站、若干所级实验站(基地)和一批观测研究网络构成。三个国家级或院级综合试验站包括:禹城综合实验站(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CERN)、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CERN)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CERN)。若干所级实验站(基地)主要包括:流域水循环观测实验站点(包括崇陵流域实验基地、东台沟流域水循环实验基地和无定河岔巴沟水循环实验基地),SPAC系统水循环与农业节水试验基地,地理环境综合试验站(衡阳站),以及高寒山区山地灾害综合观测站。一批观测研究网络包括:中国通量观测网、中国物候观测网、同位素观测网及华北平原地下水观测网络。  

  数据服务平台,主要为科研数据的共享和数值模拟提供服务。该平台主要由若干个数据共享网络和科学计算平台构成。数据共享网络包括两个国家级数据中心(分别为: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和一个所级数据中心(地理资源所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科学计算平台指陆地水循环数值模拟平台。 

        科学传播平台,主要为文献检索、科研成果的发表以及科研人员的交流提供服务。该平台包括期刊、学会和所图书馆。期刊共14种,其中学术期刊包括地理学报(中英文)、自然资源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地理研究、资源科学、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全球变化数据仓储和中国生态旅游11种;科普期刊包括中国国家地理、博物和中华遗产共3种。学会包括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3个。所图书馆占地面积2240平方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专业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