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关怀   历史丰碑  
  历任领导   两院院士  
  著名人物   创新人才  
  专题文章   所庆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回忆回顾  > 科研工作回忆  
  综考会最初创建的研究室(作者:李文彦)  
          2010-09-17    【关闭】  
 

综考会最初创建的研究室

李文彦

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建立之初,竺可桢副院长兼主任,在他之下,只设有一位副主任和由数名行政人员组成的办公室,其职责主要是代表中国科学院领导对各综合考察队进行总体计划的督导和行政后勤工作的统筹协调;科考队伍基本上由院内外协作单位组成,综考会仅有为数很少的初级研究人员分别属于几个考察队。1958年漆克昌同志接任综考会副主任后,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感到国家综合考察计划的顺利完成既要很好依靠各有关单位和各专业间的大协作,也需要建立一支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的专业研究力量,以求克服各考察队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业务管理分散、参加人员变动频繁、科研连续性较差、干部培养薄弱的缺点。随着综合考察工作的迅速发展,到了1960年,院、会领导一致认为有必要增强综考会的业务组织与科学研究职能,为此,决定在会内建立若干研究室以及必要的业务辅助机构,将原属各考察队的科研人员和业务辅助人员在会内统一编制,集中使用,野外考察与总结期间在各队参加工作,返京后由有关各室安排学术交流与业务学习。

同年即着手筹划,并陆续从院内外有关单位调进少数业务骨干,1961年初正式成立了综合经济、农林牧资源、水利资源和矿产资源4个研究室,分别由李文彦、黄自立、张有实和周作侠(1964年到职,此前由赵东旭代)担任室主任(或副主任)。此后,各室实行“三定”(方向、任务、人员),建立专业组,初步进行了各队之间、专业之间以及与外单位的学术交流,促进了初级人员的业务培养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我会研究人员在各考察队中的骨干作用。1964年,院部又将原力学所等单位的动能经济研究人员调来,成立以黄志杰为副主任的综合动能研究室,挂靠在综考会,准备将来成立动能研究所。

经过几年的不断研究讨论,在1964年初基本确定了几个研究室的方向任务:(1)农林牧资源研究室:考察研究农业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数量、质量评价,以及合理利用的方向与途径;(2)水利资源研究室:评价水利资源及其开发条件,并论证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途径;(3)矿产资源研究室:考察研究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与分布特点,评价其地质储量远景与开发条件与保护;(4)综合经济研究室:在以上各室对自然资源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从充分利用资源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出发,综合研究工、农、运输业的发展方向与生产力布局:(5)综合动能研究室:研究燃料动力方面基本的技术经济问题。

各研究室建立后,在出成果与人才培养上都有显著的进展。农林牧资源室的人数与专业最多,不少人员分别在50年代后期的新疆队、黑龙江队、青甘队和黄河水土保持队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在60年代的各考察队中表现出独立工作能力较强、专业成果较多的特点。水利资源室除个别人员经验较丰富外,大多数为新来的大学毕业生,专业组成合理,成果常具新意,新人成长较快。矿产资源室大多数也是新来的大学生,专业组成较单一,在与经济专业人员的合作中不断探索评价矿产资源的方法,也取得一定成绩。综合经济室的骨干人员分别在50年代的黑龙江、青甘、南水北调考察队工作过,并参与了开发布局方案的编写,建室前后又陆续吸收了一些具有工作经历的、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因而在60年代的蒙宁、西南等地区考察队中得以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1961年初,4个研究室共有研究人员83人,其中助理研究员2人;到1965年,5个研究室共有研究人员160余人,其中副研1人,助理研究员 24人。他们在考察队和研究室的工作学习中得到很好的锻炼,许多人在考察队中起到了中坚作用。“文革”期间,综合考察工作停顿,1970年综考会撤消后,研究人员陆续分散流失。1975年综考会重建,当时明确以水土资源、自然环境和农林牧业发展的考察研究为中心任务,原有研究人员中有数十人从院内各单位回归,继续从事资源综合考察研究,其中多人在80年代以后成长为综考会第二阶段研究系统的学术带头人。

我自1960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调到综考会后,一方面全力完成青甘队最后一年的考察与总结工作,同时着手筹建综合经济研究室。1961年初,先是把已在各考察队工作的经济和经济地理等专业的十多人集中学习讨论,明确队室关系,划分农业和工业与交通两个组。农业组由那文俊任组长,工业交通组由郭文卿任组长。1961年以后,陆续吸收来自不同学科与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包括运输经济、矿业经济、冶金经济、农业经济等),以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共同为综合考察的中心任务服务。利用每年冬季,在室内开展各队工作的交流,学习有关理论政策文件,撰写论文,参与会外学术活动。这样,使大家的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大多数初级人员可以独立完成具体调研任务,中级人员能够胜任区域开发方案的编写和开展重要的专题研究。到1965年,全室成员达36人(农业组15人,工业与交通组21人),专业已比较齐全,对主要的资源型产业如能源、冶金、化工、轻工、农业、牧业以及铁路、公路等都有人侧重研究或开始钻研。

令人痛心的是1966年开始了“文革”,综合考察工作陷入停顿,而经济研究又首当其冲遭到不公正的批判。其结果是,在综考会撤消前后,综合经济研究室一部分人员远走他乡,大部分转到地理所等院内外其他单位,到了1975年恢复综考会以后,只有原农业组8人回到原来岗位,原工业组4人因当时没有工业资源考察任务,暂从事其他工作, 80年代以后他们成为综合考察经济工作的主力。我本人被安排留在地理所。                           



作者系研究员,原综考会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