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关怀   历史丰碑  
  历任领导   两院院士  
  著名人物   创新人才  
  专题文章   所庆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回忆回顾  > 科研工作回忆  
  奉献农业 发展学科——对黄秉维院士农业研究工作的认识(作者:唐登银)  
          2010-06-21    【关闭】  
 

作者:唐登银*

1 光辉的历程

黄秉维先生重视农业,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有关农业的研究工作成为他研究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黄先生的农业研究工作对中国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领导人,黄秉维有关农业研究工作的实践和理论在地理学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影响了几代人,带动了全国地理学界把服务农业做为一项重要任务,令中国地理学界在农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黄秉维先生关注农业由来已久,还在50年代初期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之前,他就认为地理研究所应涉及农业。中国科学院致函黄先生征求对建立地理研究所的意见,他复函主张进行3项研究: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南方山地利用、厂址选择,前两项都是与农业有关的研究工作。其后在地理研究所工作近50年,他一直把广义的农业做为地理研究所的服务对象。这反映了竺可桢先生的意见,完全符合地理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充分满足了国家生产的需求。

对于地理学与农业的关系,黄先生有极其深刻的论述,他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中指出:“中国人口大部分是农村人口和农业人口,全国12亿人口所需粮食也必须能基本自给。农业的重要性将长期保持下去,农业成为地理研究所的重要对象也将长期保持下去”。这是黄先生对地理学与农业关系朴素而又精辟的论述,也是黄秉维先生近50年把主要精力倾注于农业的生动写照。

黄秉维先生有关农业的研究工作十分广泛。他发起、主持、参与的项目有: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和黄河流域规划、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自然地理学的3个新方向(热水平衡、化学地理、生物地理群落)、地理学的定位实验研究(石家庄、德州、禹城、栾城、北京)、农业生产潜力、农业区划、南方坡地改造和利用、抑制蒸发及土面增温剂的研制和应用、华北水资源与农业发展、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地改造的试验示范推广等。此外,他还就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和坡地利用、北方植树造林、黄土高原农业发展、中国农业发展、未来全球变化与农业关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意见。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以及全国地理学界,有关农业的研究成果举不胜举。一大批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也推动了农业科学和地理学的发展。这一切,都与黄先生的倡导和示范分不开,与黄先生的理论和实践有关。

笔者随黄先生在地理研究所工作近40年,得益于先生的教诲,长期涉足农业领域,对农业有所知晓,对黄先生的农业研究工作有一些体会。谨成此文,其目的是通过回顾黄秉维院士研究工作,推动我们今后的工作。

2 独树一帜的农业研究工作

黄秉维院士长期而又广泛地从事农业研究工作,他的工作极具特色,既有别于农学家的工作,又把传统地理学推到一个新的境界。黄先生的农业研究工作,除了少数借鉴于前苏联地理学外,可以说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开辟了地理学发展的一片新天地。他接纳农学、林学、畜牧学等应用学科和土壤学、气候学、植物学、生态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采用新的方法(主要包括运用数理方法和实验方法),令地理学的科学基础更加牢固,使地理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应该怎样认识黄秉维先生的农业研究工作呢?笔者认为有如下特点。

(1)强烈的实践性。黄先生的农业研究工作针对我国农业生产实际,而且是要诚心诚意地解决生产问题,这是他青年时期怀抱科学救国人生哲学的延续,也是一个科学家良知的具体体现。他的课题源自我国生产实际,他的研究工作紧密围绕中国实际,他博览群书都是为了中国的实际。他不做追求形式、为科学而科学、为论文而论文的事,而对于以联系生产为名追逐名利之举的做法更是深恶痛绝。黄先生对中国农业发展战略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例如1964年他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3个技术途径:“一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扩大耕地面积,二是建立以多年生木本作物为对象的农业,三是建立具有半工业性质的农业(此外,‘海洋农业’也大有发展希望)”。黄先生的区域研究工作,为地理学服务于国民经济提供了范例,例如《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明确指出“此次区划的主要任务系为农、林、牧、水利等事业的规划与先进经验的推广,提供一些科学根据”。他说到做到,《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确实已成为我国许多产业部门决策时的重要参考。黄先生倡导的农业生产潜力和实验地理研究,实际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水、肥、土管理和技术问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2)突破学科约束服务农业。地理学服务农业,应当说鲜有成功经验。作为地理学家的黄秉维,50年代以前也较少涉足农业,因此,如何服务农业是摆在黄先生面前的艰难课题。黄先生深知此种情况,他在1964年对这些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原则上,地理学家们“都提到想到要研究地理环境,强调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与自然条件息息相关,综合分析农田的自然条件无疑是可以有助于农田的生产和建设的工作”。但实际上,对于地理学家们来说,“关于农田自然条件,了解得不够广,不够深;综合分析农田自然条件,缺乏经验;尤其困难的是:实际生产知识、农业科学知识都很贫乏。”在这里,黄先生讲了地理学家的长处,也深刻揭示了地理学家的先天不足。接着他指出:“只要有诚意、有决心、有干劲、事先尽可能多地作准备,在工作中,向农民、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工作告一段落,再回过来,检验自己的工作,总结经验教训,经过几次反复逐步地变不知为知”,服务农业“大有作为大有问题”便可能有一天转变为“大有作为问题不大”。黄先生在这里强调要通过学习而克服不足,重要的是要突破地理学的约束。

(3)超越时代的研究工作。黄先生的研究工作具有超前性,在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很少的情况下,他了望(这是50年代、60年代黄先生多次运用的词)国际地理学、农学、林学、水文学、土壤学、气候学、生态学……的发展动态,将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引入自己的研究工作。对农田生态系统进行能量平衡、水分平衡、养分平衡的研究,对作物生产潜力进行系统分析,在服务农业中引进土壤—作物—大气连续系统的概念,在研究工作中坚持土壤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思想,在国内无论对于地理学还是农学来说,都是开创性的。与国际水平相比.黄先生领导的农田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研究总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这些研究一直是几十年来“国际水文十年”、“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等一系列国际科学计划的核心。研究工作超前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黄先生历来重视用实验方法研究农业问题,强调采用先进仪器设备,并在长时间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物流和能量流的先进仪器都已进入黄先生的研究工作。有些国际上先进的仪器设备,黄先生领导的地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还开展了研制和改进工作,例如测定总蒸发的大型蒸发渗漏仪,测定总蒸发的波文比装置,测定CO2和水气流的涡度相关装置,测定土壤水分的中子探测仪,测定作物冠层温度的红外测温仪等。

(4)以广阔的视角观测农业。黄秉维先生把农业看成一个巨系统,地理学的综合特点对于研究复杂的农业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中国自然区划》是黄先生广阔视野观察中国农业的典型例子,实际上这一成果是中国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关系的综合分析,对于因时因地发展中国农业的宏观决策有重要意义。黄先生研究农业不仅考虑农业的自然方面,也重视社会经济方面,他指出:“现在中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之中,不能不考虑生产成本、运销成本、市场价格”;“不计算经济效益不行,一年生作物如此,多年生作物尤其如此。避开这一条,就是置生产发展的经济持续性于不顾” 。黄先生从全球角度研究中国农业问题,他的研究工作融入了国际上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同时他还特别指出要“对日本、韩国、台湾在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经营,法、德、英、美对农业的补助,荷兰、丹麦、以色列农产品的市场有较全面的认识”。黄先生的农业研究工作既重视当前实际问题的解决,又着眼于长远。他在全球变化与中国农业关系的工作中,对未来中国农业受全球变化影响冲击的情势就分析得比较客观和比较全面。他在60年代中期提出发展中国农业的3个技术途径,一直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5)实验性。地理研究工作传统上主要是区域性的工作,方法主要是考察和其他资料的汇总,基本上是一种“纸上”工作,为宏观区域决策提供依据。40年代苏联地理学在实验研究上有发展。概括苏联地理学的经验,以及从《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的不足中,黄先生深切感到:“原来要发展地理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研究及实验地理学研究的想法,由此而进一步加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实验地理学已有很大发展,这是黄先生发展地理学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实验地理学的开展令中国地理学在国际上独树一帜,使地理学在国内多学科激烈竞争中的地位有所增强。黄秉维先生倡导的实验地理研究工作推动了地理学下述几个转变,由单一“纸上”工作到“纸上”工作与“地上”工作相结合,由单一区域性的工作到点片面相结合,由以定性为主到定性定量相结合,由以综合为主到综合分析相结合。

3 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

黄秉维院士是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开拓者,他的学术思想长时间地影响着中国地理学界。他的主要科学活动在农业上,他的学术思想主要是在农业研究工作中形成和发展的。黄秉维学术思想指导着他本人及带动着中国地理学界的农业研究工作,同时又在农业研究的科学活动中不断完善。全面准确地认识黄秉维学术思想,对于地理学的研究工作有着重要意义。黄秉维学术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既包含“综合”、“区域”思想,同时又加入了许多新的内容,把传统的“综合”、“区域”思想推进到了新阶段。黄秉维学术思想体系组成如下:

(1)综合是地理学存在的依据。早在1944年黄先生在“地理学之历史演变”中明确提出:“地理学为一种综合科学”。从学科的性质上论述了“综合”在地理学的作用,离开了“综合”,地理学就不复存在。在为《自然地理综合工作六十年》一书写的<自述>中,黄先生谈到了50年代就任地理所所长期间对地理学的思考,明确提出综合是地理学存在的依据”。

(2)综合的核心是揭示地理环境成分之间和过程之间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各种成分资料的堆积(例如把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等机械地叠加在一起),对与主题毫无关联的自然条件加以罗列(例如研究农业时不遗漏地录出各种气候数据),都不能算是成功的综合。

(3)综合思想指导下的分析工作是加强地理学能力的根本途径。黄先生的科学活动扎实而精细,十分注意分析工作,强调自然地理过程的研究,提倡用数理化生的知识和新技术发展地理学的深入研究。但在进行分析工作时,黄先生遵循着原苏联科学院院土凯勒提出的原则:“为了分析,便不能忘记综合,为了一部分,便不能忘记全体”。

(4)不同空间尺度的地理综合体都要采用综合思想开展研究工作。黄秉维先生是不同空间尺度研究相互结合的典范,他的研究工作,既包括巨大系统(如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也包括区域尺度的系统(如中国自然区划、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华北平原农业和水分问题、华南坡地利用、黄河和长江问题等),同时又倡导和投身微小空间尺度的过程研究。黄先生的综合思想,渗透于不同空间尺度的研究中,其成果也都反映出地理学的特色。

(5)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综合。黄先生忧国忧民,关注着各种实际问题,如中国农业和粮食生产、中国林业发展、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及对策、北方水分短缺、南方坡地利用……,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6)综合工作任重道远。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不足,即综合科学发展不够,交叉学科联合工作效果不佳。社会实际对综合和交叉有紧迫需求,上述不足严重阻碍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集团总载米勒博士最近鲜明地指出这一点。黄先生几年来反复引用她的观点,疾呼地理学加强综合研究。

4 催人奋进的精神

黄秉维院士从事农业研究工作近50年,涉及广阔的领域,为国家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在服务农业中推动了地理学及农业科学的进步。黄先生农业研究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尤其重要的是,黄秉维先生工作精神更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以迎接新时期的新任务。

应当学习黄先生热爱国家奉献农业的精神。农业问题依然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老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如人口增长和资源短缺,同时又面临许多问题,如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市场供需关系,国内外竞争等,都需要科学技术做出回答。农业领域依然对科学技术有紧迫的需求,农业有作为,地理学应当为农业做出新的努力和奉献。

应当学习黄先生不断创新的精神。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的发展,地理学要不断革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跨世纪之交,中国农业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农业正在实现历史性的转变,包括:自给自足粗放型经营——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生产、农村经济、乡村建设;主要向耕地要农产品——面向全部国土(包括水域)要农产品;种植业为主——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改善不利自然条件为主要特征的中低产田治理(治坡、治土、治水、治沙、治碱等)——大力实施稳产高产高效农业(种子、水、肥、其他各种科技和物资的投入等);关注农业生产的近期发展——关注农业持续发展。为了适应这些转变,地理学家必须吸收新东西,研究新问题,开辟新道路。

应当学习黄先生深刻的理论思想。深刻的理论思想首先反映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农业问题千头万绪,研究工作必须谨慎选择做什么和怎么做,选择的标准应当是把国家需求和自身学科结合起来,最有效地为农业服务。深刻的理论思想还反映在黄先生科学活动的一个中心任务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这就要求在农业研究工作中,深入研究自然过程(或生态过程)的规律,这些规律的发现将可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同时也可以丰实和发展地理学,深刻的理论思想要求研究工作有良好的武装和独特的方法。这包括吸收数理化天地生各种学科知识,应用包括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新技术,研制和采用最新的仪器设备,开展实验研究等等。相信广大地理界同仁一定会从他的农业研究工作获取教益,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源自1998年2月13日至15日召开的《黄秉维学术思想研讨会上》报告。此次发表稍有改动。)
 

*唐登银(1938—),1959年至退休在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