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关怀   历史丰碑  
  历任领导   两院院士  
  著名人物   创新人才  
  专题文章   所庆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回忆回顾  > 科研工作回忆  
  令我难忘又欣慰的两项研究工作(作者:徐志康)  
          2010-06-17    【关闭】  
 

作者:徐志康*

1953年考进南京大学地理系学习,从此开始步入我的地理科学事业的生涯。1957年毕业,我被如愿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所, 9月到地理所报到后,首先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参加劳动锻炼,与农民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学会了许多农活,培养了与劳动人民的感情,懂得了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1958年10月返所,不久地理所由南京迁北京,我被分配到经济地理室农业地理组,在室组许多先生指导帮助下,我逐渐成长,成熟起来。应当特别感谢吴传钧、邓静中、孙承烈、胡序威诸前辈,他们言传身教,以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紧跟国民经济发展,不断提出新课题,开拓新领域,并在全国经济地理学界起了带头作用,对我影响深远,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在地理所工作43年(含退休后工作10年),四十多年我负责或主要参加的科研项目或重大科研项目26项,这些科研项目绝大部分是结合不同时期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其中农业区划和土地利用是我永远难忘又感聊以自慰的两项研究工作。

一、农业区划

1962年,我参加由邓静中先生主持的《全国农业现状区划》和《全国农业生产特征与农作物分布图集》两课题,主要做图集的编制工作。1963年参加我国农作物复种地理北界实地调研考察,这是我国农业区的一条主要分界线,由辽宁到甘肃长达二千多公里,地跨辽、北、内蒙古、晋、陕、甘、宁7个省、市、自治区及其所属的27个专区,161个县(市),4125个人民公社。在邓静中先生领导下农业地理组同志分成四个考察组同时分赴各地,我和方文、林其东同志三人一起负责宁南、陇东的调研考察,涉足六盘山区和滑河流域的4个专区的27个县(市),历时3个多月,收集了550余个公社的农业统计数据、各气象站的多年观测资料及农作物轮作复种的试验研究资料,并向各地农业领导机关、农科所、农技站、实验农场了解情况和交换意见。在一些典型地段跨越界线两侧进行了实地剖面调查和若干典型村镇的实地考察,直接与农民群众交谈,白天进行野外考察,晚上写考察日志,工作十分忙录和辛苦。我们撰写了宁南陇东地区农作物复种北界的专题报告,最后由曾尊固汇总完成。这条农业分区界线确定了我国农作物一年一熟制和二年三熟制的具体分界线,这项成果至今仍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1964-1966年我先后参加了由邓静中先生主持的河北邯郸专区农业区划和甘肃酒泉专区农业区划工作。那时我们都是过着春去秋归的“候鸟式”生活。在邯郸工作历时七个月,酒泉工作9个月,从调研、汇总分析资料到编写报告一气呵成,工作紧张辛苦,但很充实。1966年我参加吴传钧先生主持的甘肃武威县农业区划,后来受“文革”影响,吴先生被调回所,工作由我负责继续完成。我们撰写的报告,资料可靠,内容充实,分析入理,为当地制定农业生产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受到地方政府和生产部门的好评和欢迎。

“文革”后,我先后参加由吴传钧先生主持的《中国农业地理总论》和《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专著的编写工作。这些全国性农业区划成果为国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和技术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中国综合农业区划》获1983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一等奖。

二、土地利用

我主持和参加的土地利用研究工作约共有11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4项:

1.《北京市土地利用调查与制图研究》,1980年受北京市农业区划委员会委托,在吴传钧先生指导下,由郭焕成同志和我共同主持,农业地理室部分同志参加,1980年4月至1983年8月历时三年零4个月。通过制定土地利用调查与制图规范,举办培训班,调查核实市、县(区)、社(场)三级行政界线,量算19个县(区)、269个公社(农场)的土地面积和10大类58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收集、整理、利用相关资料,编写各县(区)和全市土地利用调查报告,和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专题报告,并以此为基础撰写《北京土地利用》专著。此项成果全面系统反映北京市从1949年以来土地资源及其利用发展变化,对研究北京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调整用地结构,开展农业区划,国土整治规划和产业合理布局,加强土地管理工作具有参考价值。1983年获北京市农业区划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全国土地利用现状研究》受国家土地管理局委托,由我和郭焕成同志负责,农业地理室部分同志参加,1988年6月至1989年6月,历时1年。收集和分析全国土地研究的成果,计算和分析全国分县(市)土地利用概查数据和农业生产统计资料,编制全国1/400万和1/600万各类用地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分区,以及粮食耕地亩产分级分布等10幅分析图,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研究报告》。该报告经修改审定纳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草案)上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办公厅于1993年3月15日行文转发贯彻实施。

3.《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是一项规模较大的集体协作研究成果,由6个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20个中央产业部门共同完成。我受主持单位邀请作为主编之一参加工作,从1990-1991年,历年2年。该项研究利用八十年代全国土地利用概查成果数据,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的发展规律、特点、经验问题和潜力,采用上下结合、综合平衡,反复协调的办法,预测了2000年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对全国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了科学调整,妥善安排了各部门用地。该项成果是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首次尝试,为今后的土地利用研究和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1995年获国家土地管理的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4.编写《北京土地资源》专著和汇编《北京土地利用详查数据》专册。受北京市土地管理局委托,由郭焕成同志和我共同主持,农业地理室部分同志参加,从1995年下半年至1997年下半年历时3年完成。该专著是在土地详查各项工作基础上,通过典型调研,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撰写而成。我参加书中部分章节编写和全书统稿工作。集中很大精力对全市14个郊区县、297乡镇、地区和农场的97463个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土地权历分类面积数据进行了汇总,全面系统的修正,完成了《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汇编》专用,确保北京市土地详查面积翔实可靠,也为尔后开展土地研究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该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徐志康(1931—),1957年至退休在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