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关怀   历史丰碑  
  历任领导   两院院士  
  著名人物   创新人才  
  专题文章   所庆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回忆回顾  > 工作和生活掠影  
  山西离石县、甘肃民勤县公社规划工作的回忆(作者:裘新生)  
          2010-06-18    【关闭】  
 

作者:裘新生*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地理学会竺可桢理事长倡导全国地理学界要积极地、主动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就在这特有的历史条件下,我于1960年参与由邓静中先生主持的山西离石和甘肃民勤两次规划工作。

山西离石李家山林牧场和城关公社规划

1960年4月7日邓静中、阎绍文、杨凤爽和我一行四人抵达离石县城。离石县地处吕梁山西侧北川河与东川河汇合处,因北川河旧称离石水,故取名离石。抵达县城不久,我们就和县干部共十来人一起参加县试点李家山林牧场水土保持规划。李家山在县城西北部,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地区,地形破碎,植被稀疏,水土流失破坏了当地的土地资源。耕地中旱地多,水浇地少,作物广种薄收,粮食亩产不过百斤,群众生活相当艰苦,一天两餐,有时以槐树叶、糠巴巴、苦豆充饥。因水源缺乏,干旱严重,作物难以灌溉,人畜饮水十分困难。林牧场靠打水窖收集雨水供一年之需,水窖深5-10米,直径3-5米,内壁与底部用胶泥防渗,人们用水非常节省,一瓢水要用三回——洗脸、刷锅、喂牧畜。我们也是长时间不洗澡,不换衣服,身上长虱,有空时就光着上身在阳光下捉虱子。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使交通受阻,可谓“隔沟相望,可望而不可及”。我到娘娘庙、马家沟等村访问和填图时就感到行路很困难,既要下沟,又要爬坡,转移时还得掮着沉甸甸的铺盖,一路走得气喘吁吁。

我们在规划中针对上述情况,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是:(1)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变粗放耕作为集约经营。(2)停耕陡坡,进行以梯田、沟坝地为主的农田建设。(3)合理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发展林牧业生产,加快绿化步伐。(4)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此规划实现后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如据报导,把坡耕地修成水平梯田可使粮食亩产由50-60斤提高到200-300斤,把旱平地改成水浇地可使亩产由200-300斤提高到600-700斤;把原来的荒沟修成坝地后一般亩产300-400斤。把荒山荒坡种上牧草或灌木,所产青草、干草和枝条,年产值可达10-20元,种上果树若干年后,每年产值至少20-30元,高的可达100元以上。

虽然如此,在当时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农民为了填饱肚子,仍然要垦荒种粮,即使退了耕还得反弹,所以各项措施难以执行。到2001年国家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和有关政策出台后,才真正得以实施。

5月中旬结束林牧场工作,接着到城关公社搞经济规划。公社在县境西南部,为县蔬菜主产区,有畜牧、采煤、农产品加工等业。规划之初先了解领导上提出的原则性意见,并收集基本数据。通过调查研究,逐步把公社发展方针和任务具体化。规划主要任务是从方针上解决各个国民经济部门按比例发展的各项指标上。当时在“以粮为纲”思想的指导下,首先是确定粮食亩产指标,然后推算粮食和其他作物以及畜牧业等部门的生产增长速度,各种数据全是用算盘和计算尺算出来的,当然没有现在的计算器方便。

最后经过日以继夜搞出来的规划还是缺乏依据,指标过高,难以实现,报告送交公社领导,也就束之高阁。

甘肃民勤县及公社规划

6月初接受甘肃科委任务,由邓静中、方文、谢观正和我赶赴兰州,会同甘肃师大、甘肃师专的师生共百来人到民勤县搞规划。

民勤为武威专区辖县,处河西走廊东段石羊河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面积1.6万平方公里。该县曾名“镇番”,后改名为”民勤“。境内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雨量稀少,蒸发强烈,风沙与干热风、霜冻灾害严重。固定、半固定沙丘及流动沙丘、丘间低地相互交错,中部为石羊河冲积平原,是县境绿洲区。主要作物有春小麦、马铃薯、棉花、甜菜和向日葵。

民勤的规划以位于县境中部的三雷公社为试点,该公社因干旱祈雨的雷台周围有上、中、下三村而得名。绿洲处在红崖山水库的坝区,水土条件相对较好,县园艺场所在。规划初期,我们曾乘大卡车到绿洲外围的沙漠考察,途中一时狂风大作,沙尘飞扬,加以天也黑了,司机迷了路,大家困在沙漠里出不来,只好穿上棉大衣在野外露宿了一宿。在参观园艺场时,我们在瓜地任意挑西瓜吃,西瓜又香又甜,我只吃了半个瓜就吃不下了。场内还种有从兰州引进的白兰瓜,这种瓜是1944年由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时带入我国,在兰州试种成功,于是又称华莱士瓜。瓜形椭圆,皮白瓤绿,甜蜜爽嫩,清香朴鼻,有瓜王之称。北山一带有黄羊群。黄羊别名黄羚、蒙古羚,其实它并非羊类而属牛科原羚属,全身呈黄色,背脊有一条黑色毛带,体形纤瘦,四肢粗长,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但那时因保护措施不力,常有人去偷猎。

三雷公社规划仍然是定指标,算平衡帐,因为资料不全,千方百计凑数字,工作很费劲,干了好几个通宵,直到7月底才完成任务,接着又参加民勤全县的规划。

民勤绿洲和荒漠是对峙共存而组成的复合体,所以在制订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必然要涉及资源问题和防沙固沙问题。

民勤绿洲为古老的灌溉农业区,农业全靠石羊河灌溉。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游流经武威-永昌盆地,下游流入民勤盆地,最后迅速消失在沙漠中。多年来,随着石羊河流域的大规模开发,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用水量激增,尤其是中游大量耗用地表水和地下不,导致下游的民勤绿洲来水量减少,不得不超采地下水,又使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所谓“有水荒漠变绿洲,无水绿洲变荒漠”,在供水不足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给绿洲带来强烈的土地退化-荒漠化。境内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94%。每当春季大风肆虐,风沙侵袭农田、村庄、阻塞交通、渠道,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防沙固沙成为当务之急。

为保护绿洲,防止荒漠进一步扩大,我们在规划中提出了以下措施:

1.建立有权威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实施流域综合规划,合理分配水资源和优化调度水资源,缓解中、下游用水矛盾,切实做到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2.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民勤绿洲一方面水资源紧缺,另一方面浪费用水的现象十分严重。农业是用水大户,由于习惯上采用大水漫灌和串灌,农田灌溉定额偏高,加以当地气候干旱,土质疏松,渠水蒸发和渗漏损失严重,渠系利用系数多为3-3.5,因此要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实施渠道衬砌、管道输水等节水工程。

3.造林育草。在绿洲内外应建立乔、灌、草三道防风固沙的防护体系,即营造农田内部的防护林网,绿洲边缘的防风、防沙林带以及绿洲前沿地带的固沙、抗风灌木林或封沙育草。沙漠化地区不宜栽植乔木,否则会加强土壤水分蒸发。适宜的固沙植物有梭梭、白刺、柽柳、花棒、沙打旺、沙蒿等。其中梭梭为灌木或小乔木,根系发达,能耐干旱,耐风沙,耐严寒,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固沙能力极强,所以人们称之为征服沙漠的先锋。

4.实施工程与化学固沙措施。要在流沙成片并前移的地方,利用草方格、粘土沙障、挡风固沙墙或喷洒化学固沙制剂等措施固定流沙。

5.以保护为主,治理与保护相结合。民勤县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破坏容易,治理艰难。以往防沙固沙都是强调治理而忽视保护,结果大多数地区仍遭受各种人为破坏,而且程度愈来愈严重,即使治理过的地方,由于保护措施不力,又回复到原有的状态,因此荒漠治理首先应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保护好现有沙区植被,严禁乱砍乱伐、乱采滥挖和乱耕滥牧。

6.开发与治理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要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干旱区特色的粮作、蔬菜、瓜果、药材(甘草、肉苁蓉、锁阳、板兰根等)及饮料作物(沙棘),并对上述产品进行系列深加工,通过增加收入,发挥广大农民群众防沙固沙的积极性。

8月初,学校师生返校过暑假去了,留下我们几个人扫尾,在检查计算数据时还发现错误频出,修改工作量很大,不得不继续加班加点,经常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直到10月初才结束全部工作。

通过六个多月的各项规划工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深入实地调查,增加了不少感性认识,尤其是和水保站、治沙站的工作人员合作,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们对地方熟悉,经验丰富,对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提出了不少意见,对规划工作帮助很大。

2.当时的规划基本上是和数字打交道,算土地、劳力、口粮、饲料等平衡帐,算得倒很细,但有的数据有错,有的造假,算来算去也是白费劲,政策一变什么都变,以后再也不能搞这样的经济规划了。

3.规划重在落实,落实要靠群众。虽然水土保持或防风固沙规划中提到的措施都很正确,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只有考虑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好温饱问题、贫困问题,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心甘情愿地投身到生态建设的事业中去。



*裘新生(1935—),1957年分派到南京地理所,1958年转到北京至退休在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