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扶贫日论坛“精准扶贫成效评估与决策”平行论坛在京举办

  1016日下午,2016扶贫日论坛“精准扶贫成效评估与决策”平行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来自全国31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0余位代表出席论坛,14位专家学者应邀到会作学术报告。本次论坛召集人、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研究员主持了论坛开幕式,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刘书文、规划财务司副司长杨炼、信息中心处长延欣等领导莅临本次论坛。与会代表围绕精准扶贫成效评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评估成果应用与决策支持,以及典型省份精准扶贫成效评估与决策案例等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学术研讨和交流。 

  学术报告包括精准扶贫评估理论与方法、典型省份评估与决策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龙花楼研究员主持。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刘彦随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精准扶贫评估与决策”的报告,阐释了第三方评估认知、方法与决策体系,以及推进评估创新、提升评估质量与服务精准施策的科学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刘学敏教授作了题为让精准扶贫政策更精准——基于负所得税的思考的报告,阐释了“负所得税”对于培育贫困户“自助”的动力的积极意义和应用前景;贵州师范大学但文红教授作了题为他者理论视阈下的精准扶贫的报告,剖析了精准扶贫利益相关者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并据此解释了部分地区精准识别效果较好、精准帮扶效果一般的主要原因;湖南师范大学周国华教授和华中农业大学胡银根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质量的思考以及“完善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工作的思考”的报告,探讨了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工作机制、提高评估质量的途径;南昌大学刘建生副教授作了题为“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的理论溯源与双SMART框架”的报告,梳理了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的理论基点,提出了“具体化、可衡量、可达到、相关性、时限性”的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双SMART框架;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王黎明研究员作了题为“典型贫困县自然村交通通达度空间分析及对策建议”的报告,采用自然村注记点数据、路网数据、地形数据等多源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模拟技术分析了阜平县自然村的道路通达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扶贫路建设的政策建议。 

  农村贫困化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深入剖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提出针对性措施是提高帮扶成效的关键。北京师范大学刘学敏教授主持了学术报告的第二部分,7位专家分别介绍了吉林、重庆、甘肃、内蒙古、宁夏、四川、黑龙江等省市区的精准扶贫做法与专业认知。东北师范大学王士君教授作了题为“不同区域地理特征下的贫困与扶贫——以吉林省为例”的报告,分析了吉林省东、中、西等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下的贫困特点、区域差异及由此导致的贫困原因,并提出了因地制宜的脱贫策略;西南大学廖和平教授作了重庆市精准扶贫路径选择与模式创新的报告,提炼了重庆市的“合作社+龙头企业”、“股份合作社+特色产业”、“合作会+金融扶贫”、“乡村旅游”、“地票交易”等五种扶贫创新模式,探讨了这几种模式的内涵特点与风险防范机制;兰州大学陈兴鹏教授作了题为甘肃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分析与思考的报告,梳理了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和参与式扶贫的内涵特征,分析了甘肃省产业扶贫的典型模式与优化途径;内蒙古师范大学海山教授作了题为内蒙古牧区精准扶贫与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的报告,梳理了内蒙古牧区贫困化的突出特征和致贫原因,建议内蒙古的精准扶贫工作应着力构建生态优先机制和制度、健全造血机制、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实现政府与乡村分工协作;四川师范大学杨存建教授作了题为协同推进长江上游扶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的报告,提出了协同推进长江上游扶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建议,强调应深化长江中下游发达地区与上游贫困地区开展对口扶贫,促进互惠联动发展;宁夏大学文琦教授作了题为宁夏移民安置过渡期新型贫困化特征及精准脱贫策略的报告,分析了宁夏移民安置过渡期的四个新型贫困化特征,即搬迁安置致贫、生产转型致贫、生活变化致贫、社会边缘化致贫,提出了东西协作、建立并完善过渡期移民参与决策机制等六项移民安置过渡期的精准脱贫策略;东北农业大学杜国明教授作了题为平原农业型贫困的区域特征与扶贫模式的报告,基于平原农业型贫困地区的贫困特征分析,以扶贫主体、扶贫客体、扶贫强度为坐标轴,建立了产业扶贫的三维坐标系统结构,提出了针对不同维度特征的扶贫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王士君教授主持了论坛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代表围绕精准扶贫成效评估的理论与创新、方法与技术、决策与咨询、第三方评估科学化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对继续深化精准扶贫评估理论与方法、科学指导扶贫管理与决策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建议和意见,大家对进一步利用无人机、GIS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创新精准扶贫成效评估技术体系,以及促进精准扶贫成效评估成果转化、服务和支撑好科学决策等达成了共识。 

  国务院扶贫办欧青平副主任对论坛作了点评与重要发言。他强调,今年的国家精准扶贫成效评估是我国历史上对政府扶贫成效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第三方评估,组织得力、成果有创新,非常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希望更多的社会组织、团体或个人参与第三方评估工作,进一步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从事第三方评估的机构需要加强学习交流,增进对国家扶贫政策和当地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扶贫特点、民俗及语言特点的深入了解,全面提高第三方评估工作的精准性、结果的可靠性。这为第三方评估机构今后科学推进成效评估工作指明了重要方向。 

  论坛召集人刘彦随研究员作总结发言并致闭幕词,他首先对14个学术报告作出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专家报告准备认真、很充分,深入研究、有创意,内容丰富、亮点多。他进一步强调,评估调查与决策必须接地气,团队成员需要强化沟通交流,增强对贫困机理、扶贫内涵、评估责任和规范的理解与应用共识。参与评估的各单位应进一步加强合作,要严肃纪律、严格标准,认真对待、保质完成各项评估任务;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团队,要系统总结评估经验,创新评估技术方法,有效提升自我能力和支撑服务水平。同时,要将评估工作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协作,更好地发挥第三方评估对于支撑精准扶贫决策的前瞻性、引领性作用。据此为实现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20161017日是第24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和第3个中国扶贫日。为了引发全社会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广泛关注,引领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形成社会精准帮扶合力,国务院扶贫办专门成立了2016扶贫日论坛组委会,制定了《2016年扶贫日活动方案》。论坛活动由14个平行论坛组成,主题涉及精准扶贫成效评估与决策、异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方面。 

会议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