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415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学术委员会学术顾问、学术委员,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主管领导、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以及实验室科研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孙鸿烈院士和陈宜瑜院士共同主持。 

  葛全胜首先致欢迎辞,宣读了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向委员们颁发了聘书。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段晓男处长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有关情况。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扬建向学术委员作了2019-2020年度的工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近2年来实验室工作,主要研究进展,代表性成果以及2021年工作计划等。何念鹏研究员、高扬研究员与付晓莉研究员分别作了题植物性状网络:探讨植物多维度适应的新途径全球变化下湖泊碳汇源特征与生产力格局亚热带人工林结构优化的植物水力学机制报告,系统介绍了各自的工作进展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委员们对实验室近2年的平台建设、服务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人才培养、科技贡献等方面做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实验室未来发展和设想提出了建议:(1)实验室服务CERN和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要进一步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的标准制定、数据管理和集成研究;(2)在长期定位观测基础上,要加强与自然地理、水循环、GIS模块的整合交叉,推进生态系统综合集成和模拟研究,在解决生态系统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战略需求上,要有重要体现;(3)加强自主产权仪器设备研制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 

  陈宜瑜院士作会议总结时指出,2019-2020年,实验室在研究目标上更加集中,发展速度也更快。年轻人能够更好地聚焦具体科学问题,深入揭示生态过程的机理机制,也应加强宏观层面的生态系统模拟,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应对全球变化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实验室承担了CNERNCERN建设和运行任务,应充分提升水、土、气、生分中心的基础能力建设并稳定运行,引领野外观测研究网络建设与发展。 

  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凝练实验室特色和成果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实验室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改革明确了方向,为实验室的未来发展规划了蓝图,取得圆满成功。 

  

会议现场 

  

参会人员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