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鹏院士团队取得“一带一路”沿线自然灾害防治重要成果

  防灾减灾是“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共同面临的挑战,也是国际相关领域的重点科学前沿。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崔鹏院士团队,针对当前“一带一路”灾害研究缺乏致灾因子、孕灾背景本底数据、未形成科学有效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等研究难点,自然灾害风险、综合减灾国际研究计划等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并在《科技导报》大篇幅系列刊载。 

  崔鹏院士团队系列研究在中科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国际研究计划的支持下,充分利用现有国际减灾合作基础,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减灾科技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以“一带一路”重大基础设施自然灾害防治与工程减灾为主线,进行典型自然灾害(地震、海啸、泥石流、滑坡、冰湖溃决、冰崩、热带气旋、风暴潮等)形成机理、风险分析、减灾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研究构建了针对不同灾害类型及其综合灾害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以及承灾体本底数据库,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热点灾害事件进行系统梳理,揭示其成因与灾害影响。综合内部致灾机理与外部孕灾条件,构建了“一带一路”自然灾害综合分区方法。提出针对澜沧江-湄公河域内国家在联合防洪合作模式和不同地震危险等级地区防震减灾模式等一系列“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协同管理模式。 

  崔鹏院士呼吁:“‘一带一路’地区减灾需求迫切,亟需各国真诚合作、协同创新。”依托研究成果,组织并成立了国际减灾科学联盟。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的牵头下,于2019511-12日,联合巴基斯坦科学院院长、塔吉克斯坦科学院院长等700余位“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科研机构负责人与知名专家,召开“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大会。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地震、海啸、泥石流、滑坡、冰湖溃决、冰崩、热带气旋、风暴潮等等自然灾害活跃,沿线地区抗灾能力和风险韧性较弱,因此严重影响沿线地区民生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一带一路”沿线自然灾害呈现大规模、高频次的发育特征,防灾减灾研究至关重要 

  崔鹏院士团队系列研究,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共同繁荣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并培养相关国家减灾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整体提升沿线国家当地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收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孕灾背景本底数据和汇编“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为重大工程防灾减灾和风险防控的建设需求提供数据、理论与方法支撑。 

  《科技导报》刊载链接:http://www.kjdb.org/CN/volumn/volumn_1721.shtml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