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京津冀专家共话三地科技资源信息共享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赵广立    发布时间:2017-10-12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共同承办了京津冀科技资源信息共享与协同发展论坛。与会三地专家围绕资源汇聚·协同创新·战略支撑的主题,探讨京津冀如何更好地实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等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京津冀三地科技信息方面的专家从各自角度出发,阐述了对未来三地科技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方向的见解和看法,本报记者分别编辑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周成虎: 

  要提升京津冀科技资源的服务能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倡议均是国家的重大布局,在这些重大布局里,科技资源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京津冀的核心资源是科技和文化。我们面临着第五次科技革命,这将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进程,甚至会对人的形态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个背景下京津冀科技资源系统在全国乃至在世界上都可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为此我提几点建议。 

  首先要在国家层面上加大京津冀系统资源的规划,制定京津冀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和协同发展的规划。只有在统一规划下才真的有可能实现协同发展,才有可能实现把科研机构、科技专家、科研成果有机协调起来,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让每个专家都能清楚他的成果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每一个机构在京津冀资源系统占有一席之地,所以规划是重要的指南之一。 

  其次,要积极地提升京津冀科技资源的服务能力。20年前曾有人说,中国的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是零甚至为负。今天完全不同了,可以看到科技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引擎作用:一部iPhone就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链条,推动人工智能进入新的阶段。5~10年后,人工智能对每个人、对整个社会都会带来巨大影响。所以,如何聚集力量提升京津冀科技资源对区域发展的作用,是我们要考虑的。我希望三地政府协同起来,提升资源的综合服务能力。 

  第三,要打造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的新平台。在北京科委支持下的数字地图平台,从空间上把科技资源重新组合,重新让大家认识到科技资源的聚合以及聚合后产生的驱动作用。这使得我们可以在一个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上推动工作,这样才可能使我们实现真正协同发展。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郭广生: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要建好也要运维好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20142月习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指出,京津冀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层面,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北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北京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加强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此背景下,发挥科技资源的支撑引领作用,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发挥科技优势,立足北京、服务首都,同时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积极融入京津冀全面改革创新实验,牵头组建京津冀科研院所联盟,与多个节点城市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天津市科委共同成立了天津京津研究院,与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共同成立了京河研究院,与邯郸市政府共同成立了北京科技研究院(邯郸分院),一批北科成果落实在天津、河北。 

  特别要提出的是,在市科委的支持下,北科院联合天津、河北等有关单位,建立了科技资源数字地图平台,目的就是要促进信息共建共享,服务区域协同创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架起科技的桥梁。 

  我认为,政府作为科技的主管部门,第一要制定政策,第二要搭建平台。搭建平台是为了服务于区域的方方面面,服务于政府、中小企业,服务于公众的需求,所以类似科技资源数字地图这样的项目要持续地支持。平台不但要建好,还要不断地升级,维护好、运行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袁玮: 

  创新资源的结合是下一步重点 

  天津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市工作的三个着力的要求为源为纲,全力推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特别是在协同创新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天津以与北京市共同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未来科技城为平台,启动了京津冀协同创新、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一批重大项目,系统地推进了协同创新建设,全面协同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近年来,天津科技信息研究所与北京市情报研究所和河北省科技情报研究院在致力于探索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和科技智库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2015年各方就签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在数据研究、平台研究、数据共享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 

  下一步,我们重点要推进天津市一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科技资源数字地图的深度融合。从2010年开始,我们在天津市建设了一个科技企业服务网,如今已吸引注册的企业用户达9万多个,聚集的科技服务机构近1500家。这些服务机构采用O2O对接服务的模式,同时,在该平台上科技创新券、大型仪器补贴等政府性的政策也得以实施。这一套服务系统是我们在互联网+科技信息服务方面的探索,所以,我认为天津的创新资源和首都创新高地的结合是下一步的重点,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接下来,我们应深入研讨京津冀科技资源信息优化配置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京津冀三地资源的开放共享,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院长高建锋: 

  河北大力支持建设科技数据中心 

  科技资源是从事科技活动的重要基础保障,也是进行科技管理和决策的依据。特别是在互联网、大数据飞速发展的时代,做好科技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尤为重要。 

  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对京津冀三地而言是重大机遇,如何进一步统筹好、协调好、应用好三地的科技资源,促进三地的大创新、大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运用互联网平台+资源实体模式,整合协调三地的资源,做好科技资源的统筹和共享,能更好地发挥三地的资源效能。 

  河北目前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科技冬奥这些重大机遇同时汇集的历史机遇。因此,在2016年度河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河北提出了建设创新省会的重要目标。虽然河北的基础比较弱,尤其是关键创新指标跟京、津差距较大,但河北是一个政策洼地、创新洼地,决心要跟北京、天津一起走。 

  要实现战略目标、抓住战略机遇,河北也提出创新驱动、情报先行。信息是情报的基础,基于此我们专门提出河北省要牵头建立创新调查组,在省内首先把科技资源整合在一起,以实现信息共享。当前我们已经起草了实施细则,其中涉及到十多个部门。这反映了河北整合创新资源、实现共享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河北省一直在增加科研投入,大力支持建设河北省的科技数据中心。现在已经初步建成了河北省的科技大数据服务平台,并初见成效,实现了多种类型的数据整合,初步建成了河北省的数据仓库,完成了平台的部分研发,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展示、跟踪分析。 

  河北各方对科技资源共享非常渴望,我们也希望三地携起手来在信息上实现互通、在资源上共享、在创新中精准对接,共同助力京津冀创新共同体建设。(本报记者赵广立编辑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7-10-12 8 首都科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