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世界湿地日

    2003年2月2日,是第七个“世界湿地日”,它主题是“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作为“生命之源”的水的重要性人人皆知,那么“没有湿地就没有水”,此语怎讲?许多人提出这个疑问,首先是对于湿地还不太了解。    

    地球上的生命,主要靠三大生态系统支持,它们是森林、海洋和湿地。按照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临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因此,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带,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对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线等,均属于湿地范畴。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如同森林和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均能起到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专家们特别指出,在考虑淡水资源的问题时,许多人都忽视了淡水湿地的重要作用。淡水湿地是大自然中最大的滤水池,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并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水源。在沿海地区,湿地还能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如果想要让湿地继续提供淡水,首先要保护湿地。    

    我国现有湿地面积6594万公顷,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具有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本来我国湿地面积还大得多,在“以粮为纲”、大造“大寨田”的年代中被人为破坏,致使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全国光围垦湖泊面积超过130万公顷,因围垦而消亡的天然湖泊近1000个!而沿海湿地面积也因盲目围垦和过度利用损失了50%。另一个把湿地置于死地的严重问题,是无处不在的污染……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办公室首席代表郝克明先生介绍说,截至去年底,中国已有21处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目,建立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353处。根据这家国际环保组织协助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到2010年,我国将初步遏制由人类活动导致天然湿地萎缩的趋势,而到2020年将逐步恢复已退化或丧失的湿地,以确实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   

    (转编自  科技日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