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表水

    地表水亦称陆地水,包括河流、冰川、湖泊和沼泽4种水体。中国大小河流总长度约42万千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约5万多条,河川径流总量27 115亿立方米。20世纪80年代中国冰川总面积5.65万平方千米,总储水量约为29 640亿立方米,年融水量约达504.6亿立方米。这些冰川分布在许多江河源头,冰川融水为河流的重要补给来源,对西北干旱区河流水量补给影响尤大。中国湖泊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有2 800余个(不包括时令湖),总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其中面积在l 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1个。中国湖泊分布很不均匀,以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集中,形成中国两大稠密湖区。此外,近50年来,兴建了许多人工湖泊,各种类型的水库达8.6万多座。中国沼泽分布很广,仅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两类面积即达11万余平方千米,三江平原和若尔盖高原是中国沼泽最集中的两个区域。
    中国河流一部分为注入海洋的外流流域;另一部分为流入封闭的湖沼或消失于沙漠,不与海洋沟通的内流流域。划分中国内外流域的主要分水界为北起大兴安岭西麓,经内蒙古高原南缘、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日月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向西直抵国界。这一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或50毫米年径流深度等值线相当。此线以东,除小面积的内陆区外,全属外流流域。此线以西地区中,除额尔齐斯河外,全属内流流域。
    在中国外流流域中,太平洋流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6.7%。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及其以东的广大地区。中国主要的大河,如黑龙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均属这一流域,它们分别注入鄂霍次克海、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印度洋流域的面积居第二位,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5%。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南部和西南一角。属于这一流域的河流主要有怒江、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等。这些河流的下游已出国境,流经南亚各国并分别注入安达曼海、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北冰洋流域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0.5%,偏处于中国西北一隅。属于这一流域的只有额尔齐斯河,为鄂毕河源流之一,流经俄罗斯而注入喀拉海。
   
    中国外流水系的干流大都发源于3大地带: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大兴安岭一冀晋山地一豫西山地一云贵高原连线地区;长白山地一山东丘陵一东南沿海山地连线地区。发源于第1地带的河流均为源远流长的巨大江河,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不仅为中国的巨川,亦为世界著名河流。发源于第2地带的河流主要有黑龙江、辽河、海河,淮河、西江等,除黑龙江外,就长度和水量而言,都不及发源于第1地带的河流。发源于第3地带的河流主要有图们江、鸭绿江、沂河、沭河、钱塘江、闽江、韩江等。这些河流的长度和流域面积都远较上两地带的河流为小,然而水量都较丰富。
    中国内流水系均发育于封闭盆地内,大致可分为内蒙古、甘新、柴达木、藏北等4地区。其中甘新地区的塔里木河、伊犁河、黑河、石羊河等较其他3地区的河流为长。
    中国河流补给分为3种:即雨水补给、融水补给(包括季节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消冰水)和地下水补给。前二者又合称地表水源,后者称地下水源。几乎所有的中国河流都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补给,而且补给的种类一般是由南而北、由东而西增加。
    雨水补给类河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径流的年内变化主要随降雨情况而定,汛期集中在雨季,流量涨落迅速,常形成峰高量大的洪水过程。
    雨水融水补给类河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仍以雨水补给为主,兼有季节积雪融水补给,河流每年发生两次汛水,春汛一般由融水形成(南部兼有部分雨水),峰低、历时短。夏汛(或夏秋汛)由雨水形成,峰高而历时长,流量变化急剧。
    融水雨水补给类河流主要分布在西北高山地区和青藏高原,以高山冰川融水和季节积雪融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次之。汛期内洪水过程变化缓慢,洪峰不高。
    中国各地区地表径流(以年径流等深度表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的雁荡山、戴云山等山地的径流深度可达1 200~1 400毫米,台湾省的中央山地更高达2 000~4 000毫米;而西北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边缘径流深度只有5~10毫米,盆地中心甚至无径流产生,形成大片无流区。
    在中国年径流深度分布图上有几条很有意义的等值线(亦称等流线),其中以50毫米等流线最为重要,它大致自大兴安岭西麓经松辽平原东侧、内蒙古高原南缘、鄂尔多斯高原东缘、藏北高原而止于西藏南部,由东北至西南斜贯全国。此线在东部大致与400毫米、在西部则与2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亦称等雨线)相接近,并将中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地表径流丰富;西部地表径流很少。
    中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1 889亿立方米,折合平均降水深度为648毫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7 115亿立方米,折合平均径流深度为284毫米;多年平均总蒸发量为34 774亿立方米,折合平均蒸发深度为364毫米;平均径流系数为44%。这表明中国径流量尚不及降水量的一半,大部分降水通过蒸发又重新返回大气。
    中国主要大河流域水量平衡各要素间的关系各不相同。淮河以南各河径流系数均在50%以上,亦即一半以上的降水都形成了径流。淮河及其以北各河径流系数都在30%以下,亦即绝大部分的降水都消耗于蒸发。  
    中国许多河流以多沙著称。外流河流每年携带的悬移质泥沙即达33亿吨,其中大部分输入海中,小部分沉积在下游河道和湖泊内。大量泥沙沉积使某些河流,如辽河,海河、黄河及长江三角洲迅速伸展,有的河流(黄河最为突出)其下游发育成“地上河”。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