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 江

    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南北向河流。又名“潞江”;因江水深黑,《禹贡》曾称其为黑水。后以沿江居住怒族而得名,但亦缘于其流经高山峡谷,江涛怒吼之故。怒江由中国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在毛淡棉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怒江总长2 103千米,流域面积13.5万平方千米。
 
    怒江发源于西藏北部唐古拉山南翼吉热格柏峰南麓海拔5 200米处,先向西南流,名桑曲,藏语意密水。经安多县先后注入错那湖与喀隆湖,出湖后名那曲,藏语意为黑河;后改向东流,至比如县西部打菜堂附近右纳罗曲、左纳下秋曲(又名卡曲)后始称怒江。进入横断山区后,多呈峡谷之势,一般谷深1 000~1 500米,从西藏境内的嘉玉桥往南至云南省境内的六库,继续绵延长达780千米的怒江大峡谷。
 
    怒江流域径流深,下游地区在500毫米以上,最多的无量山区可达800毫米。中游一般为400~600毫米,上游只有150~400毫米。上游流域面积虽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但河川径流量不及全河的45%。河川径流的补给来源,上游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约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中游段雨水补给占重要地位;下游雨水补给更多,达60%左右。
 
    怒江上游嘉玉桥以上已占流域总面积的50%以上,年均流量755立方米/秒。中游地区流域面积增加不多,但地表径流较丰富,至札那站年均流量已达1 170立方米/秒,至道街坝站达1 655立方米/秒。以下到国境处多年平均流量为1 805立方米/秒。干流的径流年际变化较小,道街坝站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12,历年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极值之比为27倍。河川径流年内变化各河段情况不同。上游冬季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5%左右,春季约占10%,夏季可占60%左右,秋季可占25%。下游地区河川径流集中于夏、秋季而冬、春季少,但集中程度不及上游。
 
    怒江洪峰流量值不大。据道街坝站17年的资料,多年平均最大流量为6 170立方米/秒,变差系数仅为0.18,是全国各大河中最小者。该站年最小流量为351立方米/秒。一般最大流量出现在7月或8月,最小流量多出现在1月底或2月初。下游最大流量在7~10月都可能出现,而最小流量则多出现在4月或5月。怒江含沙量较少,道街坝站多年平均值仅0.401千克/立方米。是西南诸河中的最低值。干流年径流量丰沛,落差大,河道平均比降为2.4‰,水力资源较丰,干流的水力蕴藏量约为3 550万千瓦。
 
    怒江流域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锡及煤、汞、水晶、硫磺、石墨、云母等。流域内有怒、傈僳、独龙、德昂、彝、藏、景颇、傣等10多个少数民族。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