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

    中国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东半部是冬季盛行大陆季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海洋季风,湿热多雨大陆性季风气候。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西北地区则因地处内陆,为海洋季风势力所不及,是内陆干旱气候。
 
    中国气候区划分为气候带、气候大区和气候区3级:中国大陆绝大部分分属从中温带到南亚热带的各气候带,仅东北北端属于北温带,台湾南部、雷州半岛以南及云南南部局部地区分属北、中及南热带。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为地理纬度和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和洋流、地形、大气环流。这四者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1.地理纬度和太阳辐射 
 
    由于纬度不同,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就有显著差别,导致太阳天文辐射南北各异,使中国气温冬季南北差异大,夏季差异小,是气候具有纬度地带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领土南北延伸约50纬度,各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形势西藏高原最高,新疆盆地次之。东部地区最低值在川、黔,由此向东、向北又逐渐增加,至华北、内蒙古一带接近新疆盆地,东南沿海及东北地区略低于新疆盆地。中国各地辐射平衡值,除北纬40°以北地区冬季出现负值外,大部分地区全年均为正值。年均辐射平衡值以海南岛为最大,川黔地区最小。
 
    2.海陆位置和洋流 
 
    由于海陆物理性质不同所导致的中国下垫面热量状况的差异大。受地形和下垫面的影响,大陆的升降温都比海洋快,是变化的主要原因。中国内陆地区常年得不到海洋气流的调节,气流的大陆性表现非常明显。中国沿海洋流有太平洋西部的黑潮暖流和自渤海南下至台湾海峡的寒流。
 
    3.地 形 
 
    中国为多山国家,地形对中国气候影响颇大。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最为明显,高原本身不仅通过对周围大气的直接加热和冷却作用,形成独特的高原寒冷气候,明显地破坏了气候按纬向呈地带性分布的一般规律,还通过和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影响到周围地区的气候特征。中国季风结构复杂亦与青藏高原有关,中国东部主要是海陆季风。对流层上层有冬夏间西风和东风带的季节交替,它们相互影响和制约,加强和扩大中国东部季风活动范围、影响其进退速度。
 
    中国许多东西走向的山系亦对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换起屏障作用,常成为气候区域的分界线。山地还通过对局地气流的阻障作用改变了气温和雨量分布。
 
    4.大气环流 
 
    在上述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东亚季风环流是影响中国气候最直接的因素。冬季高空基本气流为西北风,低层自北向南分别盛行干冷的西北、北和东北季风;夏季高空北纬30°以北为西风,以南为东风,低层自南向北为湿热的西南季风和偏南到东南风,因而形成了随盛行风的转变,在环流、天气系统、气团性质等方面都发生明显变化的气候特征。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