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喀斯特

    喀斯特(岩溶)是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特有的地貌现象。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和研究最早的国家,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游记》记载最为详尽。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其类型之多为世界罕见。据不完全统计,总面积达200万平方千米,其中裸露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埋藏的碳酸盐岩石面积约70万平方千米。碳酸盐岩石以桂、黔和滇东部地区分布最广,湘西、鄂西、川东、鲁、晋等地分布也较广。  
 
    中国东部喀斯特地貌呈纬度地带性分布,自南而北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和温带喀斯特。中国西部由于受水分的限制或地形的影响,属干旱地区喀斯特(西北地区)和寒冻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
 
    1.热带喀斯特以峰林一洼地为代表,分布于桂、粤西、滇东和黔南等地。该区地下洞穴众多,地下河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大,地表发育有众多洼地,呈现峰林一洼地地貌。峰林的坡度很陡,一般大于45度。奇峰异洞是热带喀斯特的典型特征。中国热带海洋的珊瑚礁是最年轻的碳酸盐岩,构成礁岛的珊瑚礁多溶孔景观。
 
    2.亚热带喀斯特地貌以缓丘一洼地(谷地)为代表,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下河较热带多而短小,洼地较少,干谷的比例较大。洞穴数量较热带喀斯特大为减少,以溶蚀裂隙性洞穴居多,南部多溶蚀型拱状洞穴。
 
    3.温带喀斯特以喀斯特化山地干谷为代表,地下洞穴一般为裂隙性洞穴,规模较小。喀斯特泉较为突出,一般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和流量,洼地极少,干谷众多。
 
    4.干旱地区喀斯特现象发育微弱,仅在少数灰岩裂隙中有轻微的溶蚀痕迹,有些裂隙被方解石充填,地下溶洞极少,已不能构成渗漏和地基不稳的因素。
 
    5.寒冻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喀斯特处于冰缘作用下,冻融风化强烈,喀斯特地貌颇具特色,常见的有冻融石丘、石墙等,其下部覆盖冰缘作用形成的岩屑坡。山坡上发育有很浅的岩洞,还可见到一些穿洞,偶见洼地。
  
    喀斯特地区地表异常缺水和多洪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但地下水蕴藏量丰富,径流系数在热带喀斯特区域为50%~80%,亚热带喀斯特区域为30%~40%,温带为10%~20%。合理开发利用喀斯特泉,对工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中国喀斯特发育的多轮回和地带性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巧夺天工的洞穴奇景,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九寨沟自然风景区、贵州黄果树瀑布、济南趵突泉等都已成为闻名于世的游览胜地。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