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亦为世界著名大沙漠之一。介于北纬36°50′~41°10′,东经77°40′~88°20′。位于最大的内陆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中部,面积达33.7万平方千米。气候极端干旱,年降水量仅10~60毫米,而沙漠内部年降水量却超过80毫米,高于沙漠边缘的绿洲。热量资源丰富。
 
    沙漠以流沙占绝对优势,且沙丘高大,除边缘外,一般在50~100米以上。沙漠之下的原始地面是一系列古代河流冲积扇和三角洲所组成的冲积平原和冲积湖积平原。沉积物以不同粒径的沙子组成。在沙漠2~4米、最深不超过10米的地下,有清澈丰富的地下水。某些河床沿岸及冲积扇缘分布有以胡杨、红柳等为主的天然植被,形成沙漠中零散状断续分布的“天然绿洲”。
 
    除局部尚未为沙丘覆盖外,其余均为形态复杂的沙丘所占。东部主要为延伸很长的巨大复合型沙丘链,一般长5~15千米,最长可达30千米,宽度一般在1~2千米。沙漠东北部湖泊分布较多,往沙漠中心则逐渐减少并趋干涸。沙漠中心和沙漠西南部主要分布复合型纵向沙垅,延伸长度一般为10~20千米,最长可达45千米。沙漠北部可见高大弯状沙丘,西部及西北部可见鱼鳞状沙丘群。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景观塑造的现代营力是风,在风力作用下沙丘移动:①广大地区为慢速前移(前移值小于1米/年);②西部与北部等地为中等速度(前移值为1~5米/年);③西南与东南部为较快前移(前移值6~10米/年);④叶城皮山之间、且末若羌间、山前沙砾平原上的沙丘等为很快前移(前移值大于10米/年,最大可在40米/年以上)。
 
    塔克拉玛干沙漠虽以流沙为主,但仍可划分为:①具有风蚀雅丹和沙丘覆盖的罗布泊、孔雀河、塔里木河下游河湖平原;②流沙沙丘与灌丛沙堆覆盖的阿尔金山一昆仑山山前洪积、冲积平原;③剥蚀低山与复合型沙丘覆盖的麻扎塔格北部平原;④复合型沙丘覆盖的倍尔库姆;⑤灌丛沙丘及流动沙丘覆盖的塔里木平原;⑥具有“河谷天然绿洲”与高大沙山覆盖的塔克拉玛干中部三角洲平原;⑦高大沙山覆盖并有湖泊残余的塔克拉玛干东部平原。
 
    地质勘测表明,在茫茫大沙漠下,水、油、气资源蕴藏十分丰富。1992年建成北起轮南,南达塔中,全长346千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