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江南的动植物世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李明森)
 
  西藏东南部的察隅县,正处在高原东南斜面的迎风坡上,受惠于南来季风的滋润,气候暖热湿润,林草丰茂,四季常青,盛产稻米和众多亚热带经济作物及林果,享有“西藏江南”之美誉。县内察隅河是雅鲁藏布江下游印度境内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一条小支流,国境内河长295公里,流域面积仅1.78万平方公里。由于其地乃巍巍东延的喜马拉雅山脉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脉交接过渡地带,在地质地理及生物学等领城里有着许多值得探究的价值;而它那赛如我国江南的秀美风光,又使它犹如一颗晶莹夺目的绿宝石佩戴在高原这位巨人的前襟上,熠熠生辉,招引得人们惊羡与爱慕。
 
  1973年7月,在下察隅期间,为了探明当地山地自然景观的垂直空间分布规律与各个自然垂直带的特点,我们科考队员几乎跑遍了这里的各个角落,每天早出晚归,穿村寨、钻密林。不管是淫雨绵绵、闷热难忍的雨日,还是赤日炎炎、骄阳灼人的晴天,我们终日奔波,个个总是汗流浃背、衣衫湿透地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返回营地。这里地形崎岖,起伏极大,每日都要从河边低地处往上登台地、攀高坡,上下高差往往都在一两千米左右。有时为了要抵达森林上限的高坡,甚至要爬高三千多米。尤其我们搞土壤的,还须在上山途中不断地费力挖土坑、采取土样,待下山时还要扛上十几公斤重的土壤标本,这额外的负担更加消耗我们的体力。到了晚上,则常常要挑灯熬夜,整理白天采集到的土壤、植物、岩矿和鸟兽鱼虫等各类标本或作笔记等,而这时,猖獗的蚊蝇又展开它们强劲的攻势,对我们进行骚扰。几位搞植物的同志格外辛苦,每天外出回来,都要不厌其烦地把所有植物标本翻个遍,把受潮了的夹标本用的草纸撒下,换上干燥的草纸,以免这些来之不易的珍贵标本腐烂受损;尤其在这阴湿多雨的雨季里,更须勤翻勤换,一点马虎不得,因而常常要忙到深夜。
 
  紧张有序的考察工作虽然辛苦,却很值得。通过十来天野外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察隅县的自然和经济状况,对这里的生态环境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这里不仅以其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盛产稻、茶、甘蔗、香蕉等作物和林果而享有西藏江南之美誉,也以拥有丰富多样的森林植被类型和鲜明的山地垂直地带分布特点而引人注目。
 
  境内生物气候环境随着地势升高而异,反映在自然植被景观的垂直分带上则是:一般海拔2600米以下山地为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集中出现在潮湿阴坡地段的有桢楠、樟、含笑等珍贵树种,而同一高度范围的朝阳坡地则多为成片高大的云南松纯林所占。海拔2600~3200米的山地乃是高山松、铁杉与槭、桦、栎类林等组成的暖温带针叶阔叶落叶混林带;海拔3200~4000米是以云杉和冷杉林为主的高山寒温带暗针叶林带;更高寒的山地顶部通常都相继由杜鹃灌丛草甸带、稀疏垫状植被带及永久积雪冰冻带等组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十分完整而丰富。无疑,察隅地区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完整性及其动植物等生物多样性乃是我们队里生物地理学家们深感兴趣的研究对象,它像是个“天然植物园”,成为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受到那些生态学家们的密切关注和重视。
 
 
察隅冷杉林
 
  同时,察隅的森林也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不仅森林面积大、林型多样,生物产量也较高,特别是保存完好的原始云南松林,林相整齐、树高径粗,许多参天大树高60多米,胸径最大有1.7米;单位木材蓄积量每公顷达1200立方米以上,远远超过我国东北林区的红松林,成为世所罕见的云南松高产林。不言而喻,如此丰饶的森林资源不仅是察隅的宝贵自然财富,也是西藏高原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埋开发与保护它们,对于持续发展这里的经济、稳定山区生态环境将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森林中的鸟类也很多,像每天清晨就亮起悦耳动听歌喉的画眉,啼鸣不已的杜鹃以及成群展翅翱翔、穿梭于林丛中的红嘴绿羽大徘胸鹦鹉,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专喜吸蜜的蓝喉太阳鸟了。它体形娇小灵巧,身长(尾除外)仅7厘米,体重5~7克,全身羽色鲜艳:喉部、前额和头顶均为蓝色,其他部位为黄色或深红色。金属光泽一样的羽毛在阳光照耀下熠熠发光,衬托在万绿丛中,十分夺目亮丽。其小嘴尖长而弯曲,管状长舌善于伸入花蕊吸吮花蜜。它的“嗜甜”食性与南美洲的蜂鸟相像,但不属同一科。蓝喉太阳鸟是我国十种太阳鸟中的一种,为热带、亚热带典型鸟类,它的出现足以表明察隅不愧为西藏江南。目前,田园里瓜果菜蔬正值盛花期,招来成群太阳鸟,正是观察和研究它们的大好时机。
 
  为制作标本,这些太阳鸟,还有像岩鸽、斑鸠之类常见的飞禽较易捕捉,而一些大型兽类却较难猎获到,成为我们“亲王”的一块心病。幸好有县里派来的一名曾当过兵、名叫次仁尼玛的年轻向导的鼎力相助,让“亲王”如愿以偿。这位身手矫健的藏族汉子在7月26日凌晨,独个潜入山林,守候在山上一泓清泉旁。凭他多年打猎经验,知道这里是许多野兽必定要来饮水的地方。果然,拂晓时分,他独自一人把捕猎的一头刚断气的一百多斤重的狗熊扛了回来,真是了不起!头一回获得这等庞然大物,不仅让 “亲王”万分高兴,也轰动了全体考察队员,大家纷纷起床前来观看。经过 “亲王”解剖和收取制作标本的头骨与四肢外,剩下的几十斤熊肉,理所当然地由我们和驻军战士们共同分享了,而熊胆则奖赏给了那位立下莫大功劳的向导。据他讲,熊胆具有清肝、润肺、健胃和镇痛等多种疗效。在藏药中,这是一种较为珍贵的动物性药材,故常被当地猎人们视为重要猎取物,对于他们来说,其价值远胜于我们视为山珍的熊掌之类食品。
 
 
(作者简介:李明森,地理学家,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40余年来,曾先后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西南地区、青藏高原等地综合科学考察。从1973年起,前后20多次进入青藏高原地区,从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大峡谷到羌塘无人区和横断山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