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若明珠的羊卓雍错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李明森)
  
  1975年5月27日,我们过曲水大桥沿雅鲁藏布江南岸西行,不远见有一段河曲弯流宽谷。据向导说,如果冬季来到这里,我们便可看到很多黑颈鹤在这一带河间沙洲栖居生息,数量在百只以上。这一带山势河道较为僻静幽闭,十分有利于黑颈鹤的生存。黑颈鹤是季节迁移的候鸟,是世界上15种鹤类中惟一生活在高原地区的种类,在青藏高原的许多河湖川泽地带都有它们的踪迹,像川西的若尔盖沼泽、云南中旬的拿帕海及西藏那曲地区申扎等地都是黑颈鹤较为集中的栖居场所。每当寒冬来临时,成群黑颈鹤便从它们的繁殖地飞到气候相对温和的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来过冬;翌年春暖季节它们重又飞回藏北申扎及其他世世代代栖居地方生息繁殖。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的野生动物,因其繁殖率低、数量少,极其珍贵稀有。而西藏人民自古以来就将它奉为吉祥物而倍加爱护。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没能有幸看到这种吉祥可爱的鹤类,实为遗憾。
  
  不久我们便离开江边上坡,沿着盘山公路很快来到海拨5000米的甘巴拉山口。这里虽不很高,却是雅鲁藏布江这一外流水系与包括山口南侧羊卓雍错在内的藏南高原内流水系之分水岭。站在这遍地都是由卵砾和石片垒成的玛尼堆的山口,那藏南最大的内陆湖——著名的羊卓雍错便一览无遗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该湖形状支离破碎,极不规则,不像常见的椭圆形模样,而像是一条大河曲折婉蜒于崇山雪岭之中。湖域时宽时窄,湖汊峡湾众多,湖中还有较多岛屿。若从空中俯瞰或如地图上所示,羊卓雍错的平面形状很像一只引颈昂首、展翅翱翔的天鹅在冲向蓝天。但我们眼下所看到的一部分湖体则像是一条大青蟒静谧安详地躺卧在山谷中,任凭过往行人尽情赏览它那碧玉般娇美的身姿。
 
  
 
从甘巴拉俯瞰羊卓雍错
 
  观罢,我们旋即下山来到羊卓雍错岸边。这里海拔4442米,所以仍然让人感到丝丝寒意。但见湖水清澄碧绿,其水深20~40米,近岸浅水处可清晰地看到茂密的水草随着水波荡漾摇曳不止,还有许多游鱼穿梭其间。这里盛产的高原裸鲤是西藏许多湖泊中常见的鱼类,除臀鳞和肩带部分尚留有少数不规则鳞片外,体表大部分鳞片已退化而呈裸露状,故常被称为“无鳞鱼”。当地渔民常用大木船或大型拖网进行捕捞作业,产量很可观,羊卓雍错也因此而素有“西藏鱼库”之称。离岸稍远处则有成群的赤麻鸭、棕头鸥等候鸟与水禽在水上互相追逐嬉戏,给这高原湖泊带来无穷活泼生气。
   
  湖中有一较大岛屿,上有红教寺庙,往年香火不断、烟雾缭绕,加上晨钟暮鼓之声传播四方,给羊卓雍错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环顾湖泊四周重重山峦,林木罕见,仅局部山坡尚保留有一小片大果圆柏疏林。往西则可眺览到远方那山头终年积雪的宁金抗沙峰(海拔7 206米),在皑皑雪峰映衬下,羊卓雍错显得格外秀丽多姿,妩媚动人,真像人们称颂的那样是“天上仙境,人间羊卓”,令人驻足流连,赞美不已。
  
  羊卓雍错被当地群众奉为“圣湖”,民间传说是仙女下凡变成的,又有是龙女的化身之说法。它既是西藏境内第五大湖(仅次于纳木错、色林错、扎日南木错和当惹雍错),面积达638平方公里,又是西藏四大著名雍错之一(另三个为阿里的玛旁雍错,藏北的当惹雍错和藏南与它相邻的普莫雍错)。在藏语中,雍错是“碧玉湖” 之意;羊卓则是 “上面牧场”之意,羊卓雍错就是 “上部牧场的碧玉湖”的意思。可见,羊卓雍错以水色清碧著称;而湖畔水草丰美的天然草场广阔辽远,又是西藏著名牧场之一,可谓名副其实,是个湖秀草盛,渔牧兴旺的好地方。
   
  群山环抱的羊卓雍错湖水主要来源高山冰雪融化水和大气降水,水质微咸。究其成因,有人认为它是在高原隆起过程中断块陷落而成的构造湖。还有人认为它原是个外流湖泊,湖水曾通过湖西北白地附近的曼曲流入雅鲁藏布江;后来由于气候变干旱、水量减少以及通道被山洪冲积物堵塞,才与雅鲁藏布江脱离关系,演变成内陆封闭湖泊,湖水也因此而有一定程度的矿化。另外,羊卓雍错四邻还有沉错、空姆错、巴纠错等小湖泊,它们原来都和羊卓雍错连成一体,是个统一的大湖泊,后来由于周围河流冲积物的淤积和湖水水位下降而导致相互分离的结局。总之,羊卓雍错的形成与演化乃是地质构造运动、近期地貌发育与气候水文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作者简介:李明森,地理学家,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40余年来,曾先后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西南地区、青藏高原等地综合科学考察。从1973年起,前后20多次进入青藏高原地区,从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大峡谷到羌塘无人区和横断山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