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沼泽今昔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李明森)
  
  1982年6月下旬,我们从成都经灌县在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工作了一周之后,又经四姑娘山、小金县、黑水县和红原县,于7月9日来到川西北高原上水草丰美的若尔盖草地。从红原的白河到若尔盖的黑河,均属黄河上游流域范围,是四川省境内惟一跟黄河有关联的地区。由于第三纪以来湖盆沿断裂连续沉降,两河一带地势封闭低洼,排水不畅,形成著名的若尔盖沼泽。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艰险涉过的“松潘草地”,即是指的这里。若尔盖一带海拔3400~3700米,除大面积湖沼洼地外,也有高差200~300米的缓起伏山丘,其上植被为嵩草、苔草、委陵菜和金腊梅等组成的亚高山灌丛和草甸,罕见林木。连同当地老乡称为“水草坝”的沼泽地,都是草质较优良的天然放牧场,为川西著名的畜牧业基地。
 
 
若尔盖沼泽草甸草场上的羊群
  
  海拔3450米的若尔盖县府所在的达扎镇位于黑河宽谷边沿的阶地上,因地势稍高亢,气候较寒凉,其1月平均气温-10℃以下,极端最低温度可达-33.7℃;现时正是最热的7月份,平均温度也仅1l℃左右,加上空气较稀薄,所以,乍来这儿,颇觉不适,有轻度高山反应,感到头涨心。当然,在内地正是盛夏炎热季节,我们到这里正好可以避暑。
   
  在若尔盖期间,我们深入沼泽采挖水样与土壤标本,又到邻近的郎木寺、班佑等处考察了一番。经过几天调查,发现若尔盖沼泽面积很广,不仅草场辽阔,牛羊成群,而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泥炭资源。据我队来自长春地理所的沼泽考察小组调查,若尔盖和红原两地泥炭面积有3650平方公里,泥炭储量多达5900兆立方米,是一笔丰厚的自然财富。大面积的沼泽与泥炭沉积物质开始形成的时代至少不晚于距今1.2万年前的全新世初期。距今6000年前的全新世中期则是泥炭发育全盛阶段。按泥炭积累的速率来看,平均每年堆积量约0.69毫米,同我国其它地区,如东北三江平原及国外的日本、北欧和前苏联的沼泽相比,若尔盖属于泥炭堆积速率高的沼泽区。
 
 
 若尔盖沼泽滩地
 
  然而,近数十年来气候逐渐趋干趋暖,若尔盏沼泽渐趋于旱化,当年红军长征路过此地时,许多沼泽积水很深,陷人陷马,难以通过。如今这里一些沼泽水面显著缩小或变浅,几乎罕有无人可通过的沼泽,许多塔头状草丘增高加密,草甸植物侵入;下伏泥炭的含水量也明显减少;一些沼泽土开始退化,且发育厚约10厘米以上的腐殖质层。一些沼泽动物,如赤麻鸭、黑颈鹤等水禽数量也骤减。再加上过度放牧的影响,使部分草地退化,甚至出现了沙漠化的严重后果。在黑河牧场、辖曼和黄河岸边都有成片沙丘分布,有的垄状沙丘和风蚀洼地连续长达800米,沙丘高达10米;它们不但埋没了部分优良草场,还阻断了公路,使沼泽生态环境呈现恶化的迹象。据统计,这种草地沙化面积已由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1100多公顷,扩展到今天的2900多公顷,这种情况应引起我们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保护好这块世界屋脊上最为肥沃丰美的天然草场。除防风固沙、治理沙化土地,防止其扩展外,合理放牧、改良草场以及停止排水疏干沼泽、适度开发泥炭资源等,都是当前急需采取的有效对策。
 
 
(作者简介:李明森,地理学家,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40余年来,曾先后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西南地区、青藏高原等地综合科学考察。从1973年起,前后20多次进入青藏高原地区,从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大峡谷到羌塘无人区和横断山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