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

  24节气的更迭也好,一年四季的变化也罢,最根本的变化是气温的变化。要明白其中道理,就得从地球的公转谈起。
 
  地球绕太阳转叫公转,转一周为一年。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和公转轨道面一直保持着66°33′的夹角。也就是说,一年到头以始终如一的倾斜方向,在公转轨道上做平行移动。这样就造成了两种效果。一种是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即当太阳直射时,太阳光线所穿过的大气层较薄,丧失热量较少,而且照射的地面较窄,热量集中,故增温迅速,气温就高;当太阳斜射时,情况完全相反,故气温变低。太阳直射点的这种南北移动,自然就造成了一年当中地球表面气温的变化。另一种效果就是引起除赤道以外各个纬度圈昼弧和夜弧长短的变化,而产生昼夜长短的不同。在极地便产生了“极昼”、“极夜”现象。
 
  
  从地球绕太阳公转及四季循环图中,可以看到四季的形成。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时对北半球来说,太阳光的入射角最大,昼长夜短,日照时间最长,故获得的太阳热能最多,因而成为炎热的夏季。到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这时南北两个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相等,昼夜等长,气温适中,所以北半球便进入了秋季。到了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时北半球太阳光的入射角最小,昼短夜长,日照时间最短,故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少,成为寒冷的冬季。春分日时,太阳又直射赤道,这时南北半球又出现太阳热量相等、昼夜平分、温度适中的情况,于是北半球便进入了春季。而对于南半球来说,整个情况正好相反,所以一年里的冬去春来也恰好倒过来,北半球的冬天是南半球的夏天,北半球之春正好是南半球之秋。
 
  四季的变化,昼夜之长短,随地球的公转而变,这是地球上气候变化的共性。但由于地球是椭球体,任何时候地球上太阳光的入射角总因纬度而异,所以共性当中还有个性,不同纬度地带,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也各不相同。实际上真正“四季分明”的地方只有温带。到了赤道地区,你会感到只有盛夏没有寒冬,例如新加坡便是“四季如夏”;而生活在南极,则会尝到只有漫漫寒冬,而无盛夏的滋味。此外,地球表面除了纬度位置的不同以外,还有很多情况千差万别,如海拔高度、海陆位置、洋流等,因而造成了气候变化的多样性。
 
 
中国最北境的黑龙江漠河,夏季白昼长达17小时以上,可见“白夜”现象
 
 
  (摘编自《地理博物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