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尊敬的黄秉维先生

王 爽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黄秉维先生离开我们二年了。每当我路过黄先生办公室的门口是总是不由自主地朝门口看一下, 仿佛依稀可见黄先生的身影。

  黄先生生前十分重视培养人才,为地理学界的人才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黄先生的具体关心、指导、帮助下地理所的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地理学界培养了大批优秀高级科研骨干。没有黄先生当年的关怀和领导,地理所的研究生培养就不会有今天人才辈出的成果。

  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地理所是第一批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黄秉维先生担任地理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是全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1985年我刚到地理所,涉足研究生教育工作,使我有机会接触黄先生。那时申报研究生学位时,除了答辩委员会对论文评语外,所学位委员会也要对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作综合评语。当我们把综合评语的初稿呈黄先生过目时,老先生总是认真逐一加以批阅,逐字逐句地修改。他说:综合评语是对学生学术水平的评价,很重要,一定要严谨。老先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里!

  回想改革初起,特别是学位制度的建立,要求培养单位制定一系列的相关实施细则、办法,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经常有许多具体的问题向黄先生请示汇报,不论他工作多忙,从不推委,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他认真了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了解得很细,很具体,如:学位课程的设置,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计划及培养阶段的检查,考试命题等等,经常是一边听着,一边谈他的意见,还给我们讲国外相关事例的规定及操作,借以开阔我们的思路,促进管理工作的提高。那时他每年都到研究生院给硕士生上课,教导学生要提高综合素质,重视实践积累,对青年地理学人才的成长寄予极大的期望。

  黄先生重视导师队伍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国家教委对博士生导师的规模控制得很紧,由于导师数量少,特别是有些专业和研究方向没有导师,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地理所综合优势的发挥,当时科研队伍正处于断层阶段,急需培养新生力量。这时科学院教育局号召实行副导师制,希望老一代科学家给予支持,接纳中、青年科技骨干作副导师,给予他们提前走上导师岗位的机会。黄先生首先积极响应此举,在他名下为很多的50年代毕业的科研骨干招收博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员,及时增添青年科技力量,壮大了地理所的综合实力,同时也使这一批科技骨干得到实践培养年轻人的机会,也为日后地理所导师队伍的扩大积蓄了力量。

  1995年地理所获得自行遴选博士生导师的权利,经过几年实践锻炼的副导师们,首先被遴选上岗,地理所很快拥有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导师队伍,为地理所的学科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90年代,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培养层次、出人才、出帅才,是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为此,科学院教育局决定出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系列教材”,要求有条件的研究所出版专业课教材。当我们将有关院出版基金的文件呈阅黄先生,并建议我所申请出版“自然地理”专业课教材。黄先生看了有关文件的要求后认为我们所能够承担这项工作,同意申请出版“自然地理”专业课教材,说这是件好事,对培养学生有利;并指定,“具体的事由郑度来操持”。与此同时,黄先生还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希望研究所的教材要有自己的特色,尽量反映最新的地理科学研究成果,要写出研究所科研人员的科学实践。因为是研究生教材,要有启发性,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促进学生去探索。在黄先生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2年的编写,于1998年,《现代自然地理》作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系列教材之一的地理学教材正式出版了,这其中浸透了老先生的关心和希望。

  他心里装着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地以实际行动支持我所教育工作的开展。1998年前后,黄先生身体渐渐弱了,有时住院,有时在家修养,但每次教育方面的会议他都尽量参加,特别是每年讨论研究生学位授予会、遴选新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的会议一定参加,从不请假。记得一次开会,中间休息时老先生说他昨天不舒服,晚上也没休息好,本来想不来的,早晨想想,还是来吧。听着老先生的述说,心里一阵热乎乎的,既感动又担惊,快九十岁的老人了,真怕有闪失,我赶紧说,黄先生身体要紧,千万别勉强撑着,年纪大了,还是要小心一点好。老先生倒平静的说,我也想听听。我知道,老先生是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黄先生是位和善、客气、平静的老人,我作为行政管理人员,或汇报工作,或请求帮助,老先生都很客气,平等待人,从不轻视对方。他交办的事情,你办得好,他平静的说:可以;你如果办得不好,或者没办成,他也平静地说:那就这样吧!从不斥责下级,也不面带瘟色。老先生对人谦和、宽容的作风,使我终身难忘。(作者写于2003年)

附件下载: